“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和“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共同之处是
A.真理高于一切 |
B.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
C.集中于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
D.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 美洲/文明相遇 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发现 |
C.欧洲/侵犯 美洲/发现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里的“光明”是指
A.资本主义制度 | B.天主教信仰 | C.近代科学观念 | D.工场手工业技术 |
《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炼可成仙?当年外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渉沧溟”浩浩汤汤,蔚为壮观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
C.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 |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
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 B.丝织业规模扩大 |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D.官府垄断丝织业 |
《宋史·食货志》载“宋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官府通商,随州郡所宜,然亦变革不常,而尤重私贩盐之禁”。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宋代地方政府权力较前代增大 | B.国家重治贩卖私盐 |
C.盐业官营,实行垄断经营 | D.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