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
C.主张削弱君权 | D.体现近代民权思想 |
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 B.反对分封制 |
C.改革中央官制 | D.建立中央集权制 |
韩非子在《物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 )
A.推行分封制巩固国家 | B.由圣贤管理国家事务 |
C.建立平衡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联邦制 | D.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收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A.加尔文教主张比较激进 |
B.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宗教改革影响最大,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 |
C.加尔文教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
D.加尔文严厉排除异己 |
(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
也。”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 |
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
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
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