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义;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说明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是:
A.服务国计民生 | B.名留史册、实现自我价值 |
C.解释经学著作 | D.体现“仁”“孝”之德 |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
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
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黄帝时期 | B.西周 | C.秦朝 | D.西汉 |
韩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首先实践“圣人执要”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度 | B.设置丞相 | C.设置“三公”“九卿” | D.确立郡县制 |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先秦的世袭制 | B.汉代的察举制 |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 D.隋唐的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