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 )
A.史料解读法 | B.发展的方法 |
C.比较的方法 | D.全面辩证的方法 |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修文县境内)当驿丞。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际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夜里,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表明王阳明
A.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 B.对朱熹理论一直深信不疑 |
C.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 D.通过“格物致知”悟得“圣人之道” |
据《旧唐书•韦温传》载,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任用盐铁判官姚勗(姚勗,唐朝名相姚崇五世孙,又写作“姚勖”。编者注)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尚书右丞韦温执奏任用不当,文宗令中使宣谕韦温奉诏,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文宗只得改任勗检校礼部郎中。这反映出唐代
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 | B.决策中枢系统的相互牵制 |
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策机关转化 | 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的日益弱化 |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在汉代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 |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 | 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
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 |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学者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稳定性 | B.具有脆弱性 |
C.具有顽强的再生性 | D.生产工具简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