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 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材料三 :公民们,就是这一查访活动给我树立了那么多凶险毒辣的敌人,也是这一活动使我得到了“最智慧的人”的称号,因而受到人们的诽谤。………………所以,我就到处奔波,秉承神的意旨,检验每一个我认为智慧的人,不管他是公民还是侨民,如果他并不智慧,我就给神当助手,指出他并不智慧。这件工作使我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参加任何公务,连自己的私事也没工夫管,我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事神不懈的缘故。
—— 苏格拉底法庭辩论
材料四: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起,拉美多数国家开始实施以贸易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外向型发展战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
拉美的经济改革主要在以下方面:1.贸易自由化。拉美地区的平均关税已从改革前的44.6%降低到13.1%。2.国有企业私有化。国有企业或直接出售,或公开上市,或由管理人员和雇员购买,或由国家与私人合资。3.稳定宏观经济,降低通货膨胀率,减少财政赤字。4.税制改革。多征国内税,少征外贸税;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低公司的利润税率;5.劳工制度改革。减少解雇雇员的成本和简化招聘临时工的程序,使雇员和雇主的关系更加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经过十年的改革,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结构确实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从内向到外向的转换。基本上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了拉美各国国民经济的活力,经济有一定的增长,通货膨胀率显著降低,财政赤字减少。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公越来越明显,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许多竞争力弱的民族企业陷入了困境。在降低贸易壁垒后,进口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处于不利的地位。国有企业私有化使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的生产集中不断加强。私有化使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摘自徐世澄《拉丁美洲国家发展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拉美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拉美经济改革带来的问题,并谈谈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表二 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

党派
代表人数
国民党
孙科、陈立夫等8人
共产党
周恩来、王若飞等7人
青年党
陈启天、余家菊等5人
民主同盟
张澜、黄炎培等9人
无党派人士
郭沫若、傅斯年等9人

阅读表一和表二,提取两项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近代以来,人类逐渐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对比近代中西方经济文明发展模式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至迟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这些东西都是农业社会中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农业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形有本质的不同。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材料二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还是克拉潘的“渐进论”,至少有两大共同的“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实质。例如“渐进论”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
——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
材料三中国所承袭的巨大的遗产中,包孕着可诱发现代社会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刺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但是,作为总体特征的中国前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外来刺激,即使中国社会中存在着“资本主义萌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
(2)材料二作者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取怎样的观点?请依据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内涵的理解。
(3)论述材料三作者关于近代中国转型的观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百世之下,使百世以上之大道昭如日月,沛若江河,微朱子,孰与归!故曰:朱子者,孔孟后一人也。朱子之道,既上接孔孟,下轶周程,则朱子者,天下之朱子也,万世之朱子也!
——摘编自《婺源县志》卷六十六
材料二我们需要把朱熹真正从“圣”再还原为人,让他重新回到多维文化视野中。朱熹的历史功绩不过是完成了一次文化超越,使整个民族完成了一次理性的文化超越,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他的文化思想积淀成为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潜移默化着民族的思维模式、心理习惯、性格气质、生活方式。……孔子建立的仁学,强调了人的群体价值,而忽视了人的认知价值,朱熹发展了这种仁学,也就同时承袭了这两个缺陷。
——摘编子束景南《朱子大传》
(1)据材料一回答,作者对朱熹持何种态度?试结合朱熹的主张分析作者持该种态度的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对朱熹本人和朱熹的主张分别是如何评价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今为适之学者……以为今人之言,有其独立自存之领域,而其所谓领域,又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氏文存中求文章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目无旁骛,笔不暂停,以致酿成今日‘的底、他它、吗么、巴咧’之文变。”
——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高谈无政府主义;我要得意洋洋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这场“文变“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看待其举动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胡适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作何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