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B.都开展了武装斗争 |
C.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
D.都实现了国共合作 |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为体”根本目的是( )
A.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的权威 |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 |
C.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 |
D.抵御外侮,谋求自强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