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生石灰(CaO)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他们请教老师后得知该生石灰已经变质。他们对瓶内固体的成分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瓶固体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H)2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你还可以作出的猜想是:    
【查阅资料】Ca(OH)2微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分析判断】该固体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倒入适量水,充分搅拌、静置
 
固体中一定不含CaO
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变浑浊
固体中
③另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                     
有气泡冒出
固体中一定含CaCO3

写出操作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成立。
【拓展迁移】
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                   
【数据处理】
为测定该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样品10g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50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56.7g,则该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都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验证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某同学欲探究市售 “双钙防蛀”牙膏、“皓清”牙膏和牙粉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和牙粉均是由摩擦剂、活性剂、香料等成分构成。
(2)常用的摩擦剂有极细颗粒的碳酸钙(CaCO3) 和水合硅酸(SiO2·nH2O)等
(3)牙膏和牙粉中除了碳酸钙以外,其它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一】探究“两种牙膏和牙粉中是否都含有碳酸钙?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待测样品,再分别加入适量R 溶液。R 溶液是
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B和C试管中有无色气体生成。

将B和C试管中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Ⅱ:


实验结论:
【实验二】比较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两套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取
(操作Ⅰ),放于锥形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R 溶液。



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有气泡产生。

待②反应结束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称量反应后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并加以比较
加入“双钙防蛀”牙膏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大于加入牙粉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的作用是:
【反思】
(1)若不改动原有装置和基本步骤,要测定牙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还应测定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该实验前不需要测定装置的气密性,请你说明其原因

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下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1)能证明“释放CO2”的现象是
(2)装置 B的作用是
(3)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D中的固体可能为①氧化钙;②氧化钙与碳酸钙; ③碳酸钙
【进行实验】甲同学取一定量的D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③成立。
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③成立,其理由是。他又重新进行实验,证明了猜想②成立,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网]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上述设想的优点有(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

实验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述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小资料:
1.白磷的着火点为40℃。
2.浓盐酸和浓氨水均是具有挥发性的无色液体,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
(1)图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2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图B为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环状白烟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3)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中,为证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使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某食品保鲜剂(生石灰或铁粉的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小王同学对原保鲜剂成分进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他断定原保鲜剂是铁粉.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请你设计一个用化学方法确定保鲜剂成分的实验方案,填入下表:

操作
主要现象
原保鲜剂的成分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