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入100毫升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溶液X,若向X中逐渐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计二氧化碳溶解)
A.若OA=AB,则溶液X为碳酸钠溶液 |
B.若OA=0,则形成溶液X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 |
C.若OA>AB,则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
D.若3OA=AB,则溶液X中c(NaHCO3)=2c(Na2CO3) |
为探讨反应X+YZ中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实验测得X、Y的初始浓度(用c表示,单位为mol/L)与生成物Z的浓度达到0.0042mol/L时所需的时间(秒)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c(X) |
c(Y) |
所需时间 |
0.10 |
0.10 |
0.60s |
0.20 |
0.10 |
0.15s |
0.20 |
0.05 |
0.30s |
A.与c(X)成正比且与c(Y)成正比
B.与c(X)成正比且与c(Y)无关
C.与c2(X)成正比且与c(Y)成正比
D.与c2(X)成正比且与c(Y)成反比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Ⅱ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Ⅲ中充入2 mol CO和2 mol H2O,700 ℃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
B.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
C.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 |
D.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少 |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 B.混合气体的密度 |
C.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 |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
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红棕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②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③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④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⑤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更有利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⑤ | D.全部 |
X、Y、Z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和b mol 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2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转化率为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