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得F1全是黄粒玉米,F1自交所结果穗上同时出现了黄色籽粒和白色籽粒。对F2出现两种颜色不同籽粒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由于F1是杂合子,其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
B.F1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受精作用后产生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后代 |
C.F1黄粒玉米包含有白色玉米的隐性基因,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后,受精作用中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籽粒性状,因而出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籽粒 |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因而产生了白色籽粒性状 |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这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
B.在实验中进行杂交时,要先除去父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母本雌蕊成熟后,进行传粉,然后再套袋 |
C.实验中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到F1全部为高茎,F2中高茎:矮茎为3∶l,这样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是正确的 |
D.通过实验,孟德尔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其精髓是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
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
A.雌A∶雄a=1∶1 | B.雌A∶雄a=3∶1 |
C.雄A∶雌a=3∶1 | D.雌A∶雌a=1∶1 |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D.甲、乙各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
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
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不否定融合遗传 |
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演绎”过程包括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