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有中国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国家相关民族政策的支持下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人民共同奋斗,5个自治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速8年来位居全国第一;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连续8年保持12%以上增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由1955年成立时的12亿元人民币增至2014年的9264.1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知识分析说明5大自治区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文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开放水平和国家软实力。
表:2009、2013年我国文化贸易增长与近5年进出口比情况
项目 |
2009年(亿美元) |
2013年(亿美元) |
年均增长 |
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引进量比 |
引进和派出文艺演出收入比 |
文化产品进出口 |
127.9 |
274.1 |
20.2% |
1:2.5 |
6:1 |
文化服务进出口 |
28.3 |
95.6 |
28.7% |
1:3 |
10:1 |
注: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贸易出口额大于贸易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②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额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
(1)指出材料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9—2013年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对比
材料二:江苏省政府加快推进城乡发展规划、资源要素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把改革创新贯穿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各个环节,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上着手拆除城乡分割的樊篱,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不断提高。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配套改革等。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一所体现的信息,分析材料二中江苏省政府有关举措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
[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
A[经济学常识]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1)请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华盛顿政府《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法律适用于任何生活在美国境内的人,美国各州法律只适用于该州居民。根据美国《宪法》,国会无权废除一个州,也没有任何一个州可以僭越只有国家政府才可以行使的权力。事实上,在美国所实行的联邦制下,美国宪法是国家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威所在。反过来,宪法也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而人民的意愿是民主政体中的最高权力所在。
材料二:在一个联邦制国家,国家政府有明确的权利,对对外事务有完全的主权。但是,在国内事务上如何行使权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宪法,美国政府在管理州际和对外贸易、造币、移民归化、维持陆军部队或者海军部队等事务上,拥有非其莫属的权力。在上述这些领域,国家利益显然超越各州利益,因而在这些领域的权力也相应地归属国家政府。国家政府还具有解决两州或多州争端、解决不同州公民之间争端的司法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联邦制具有哪些特点?
(2)有人由材料二得出“美国的联邦制确实可以很好地维护美国人民的利益”的结论。你赞同吗?为什么?
2014年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2)运用人生价值观知识,谈谈作为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应如何担当。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被视为对传统信息化的重新定义,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在内,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正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部门扩散和应用,既与传统产业碰撞出新的火花,又让中高端制造如虎添翼,更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互联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了众多就业创业的机会与岗位,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给党和国家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途径,平台与支撑。
材料二:我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创新驱动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来实现集约增长方式,用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行动中科技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适应经济新常态为什么要让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3)创新驱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从认识论角度请你提出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