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
197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她再次翻阅大量中医药典,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由于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作出的革命性的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青蒿素提取成功的原因。
(3)在国家鼓励万众创新的今天,请就如何实现文化创新提出两条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政府应怎样履行其职能?
辨析: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就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金融体系遭受巨大冲击,各国经济破坏严重,度日艰难,本次危机对世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l5日,有着l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同一天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16日,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国政府接管。华尔街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次经济危机使美国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模式受到质疑。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市场不受监管和金融体系规章制度缺失的弊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主义本已名誉扫地,但到70年代,由于英国首相撒切尔和美国总统里根的推崇而重新翻身,成为经济界的正统。这就是新自由主义及其所伴生的自由市场至上主义。
材料二 : 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2008年10月22日宣布,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和经济问题。
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在当前这种合作表现在领导人首先要高度重视。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当前的金融危机危害巨大,指出两者波及的范围有什么不同?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一分析这两次危机爆发的共同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依据材料二,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面对“金融海啸”当前亚欧国家提出 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原因。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为庆祝新中国成 立60周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由群众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简称“新中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
(1)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央决定开展“新中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有何意义?
(2)运用人生观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以“新中国‘双百’人物”为榜样创造辉煌人生?
材料一:当今世界,几乎无处不被“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二: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有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近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人类活动。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并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
(3)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为什么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4)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果你有幸参加联合国青年大会环境峰会,你会向大会发出怎样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