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
197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她再次翻阅大量中医药典,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由于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作出的革命性的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青蒿素提取成功的原因。
(3)在国家鼓励万众创新的今天,请就如何实现文化创新提出两条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被产能过剩困扰的中国光伏行业,又遭遇欧盟“双反”打击。欧委会2013年6月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涉及欧盟光伏应用领域的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重税带来的巨大利益损失。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征询意见稿)》,补贴政策将刺激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同时,“双反”打击能对中国的光伏行业进行重新洗牌,对能够坚持下来的光伏企业反而意味着一个增长时机,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启动,中国光伏企业开始扩大国内及欧美以外市场的销售。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企业的角度为中国光伏制造业走出困境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12分)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材料一 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 Z市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通过土地的流转大大加快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步伐。Z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1)指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流转?(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z市政府是如何实现该市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我国GDP、财政收人、居民收入增长率比较
 
表2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一2013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下表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自觉践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在《意见》制定过程中开展的部分工作。

(1)结合表1、表2,说明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4分)并对解决当前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是如何践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国有经济发展。
材料一1978年,国有企业开始改革,当时明确提出不搞私有化,但要改革指令性计划体制,发挥市场对国有企业运行的调节作用。国有企业的运行由完全受制于指令性计划,开始转为受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
  1992年,党的十四大终结了计划与市场之争,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终于挣脱指令性计划束缚而逐步走向市场。
  1994年,国务院启动了百户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等,为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003年始,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经营业绩考核与年薪制,以产权多元化为基础积极推进公司化改革,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完全进入市场。
  2003—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户数从15万户减少到14.5万户,中央企业由196家减少到117家。但国有企业在石油、电信、电力、军工等行业的比重达90%以上。国有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材料二国有企业经济势力发展壮大的同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苛责:长期重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忽视国有企业的价值感召力、文化吸引力建设,社会声誉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企业自身诉求和公众需求时有不一致,重经济发展指标、轻环境保护、合规经营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没有责权明确的公共关系管理体系,部分企业与民众沟通不畅,时常因为减薪裁员、经营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陷入舆论困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应如何突破这种舆论困境?(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消费比较表

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
材料二城镇在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产业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城镇化每提高1%,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未来10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6亿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商业、交通、医院、学校等,这是中国经济转型靠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力。
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由于美国政府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引导,导致城镇化自由放任发展,历史上一度产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等一系列问题。与之相反,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却充当了城镇化“主角”,强制征地、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时有发生;进城农民在就业、养老等诸多领域无法享受市民待遇……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角色应如何正确定位?(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