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
1953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 B.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时 |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
2009年11月9日,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修建柏林墙,用以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
C.防止法西斯势力进攻 |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
有人说,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关键实质 | B.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单向制约 |
C.贴切,解释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 B.工厂劳动纪律十分苛刻 |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 D.工人公开而公正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