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如此评价一个时代:“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这个时代是指( )
A.希腊城邦时代 | B.文艺复兴时代 |
C.宗教改革时代 | D.启蒙运动时代[来 |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多快好省的经济方针 |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 |
B.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
C.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
分类 年份 |
工农业 总产值 |
国家财政 收入 |
国民收入 总额 |
工业固定 资产 |
农业 总产值 |
粮食 产量 |
棉花 产量 |
1956年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966年 |
约200% |
194.4% |
近180% |
300% |
124% |
111% |
161.7% |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某宪法序言:“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宪法应是()
A.1954年宪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1982年宪法 |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