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晚清苏州的糖食公所公开阐明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广货业唯勤公所也是以“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开拓风气,集思广益”“振兴商业,保全捐数”为宗旨和目的。这些现象反映出近代行会的作用之一是()
| A.维持商业制度和封建秩序 |
| B.联合同业,共同发展 |
| C.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 |
| D.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 |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
|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
|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
| B.爱国忧民的情怀 |
|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
| D.热爱和平的态度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 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
| 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
| 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
| 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
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由此可知()
| 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 |
| B.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 |
| 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 |
| 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