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
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在英国,他特意在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李鸿章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美国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回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有()
①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在批判“左”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③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包含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A.中体西用 | 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
C.君民共主 |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
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