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工学院的毕业生在设计桥梁的时候,由于计算不精确,致使完工后的桥梁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这所学校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校方为了让学生汲取教训,花重金买下了这座桥梁的钢铁,做成了一个个戒指,名为“耻辱戒指”。每位学生毕业时都会得到这样一枚戒指,戴在手上。长期以来,这枚“耻辱戒指”始终戴在所有加拿大工学院毕业生的手上,“耻辱戒指”成为他们工作严谨认真的不懈动力。他们谨记“耻辱戒指”的教训,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取得了许多非凡的成就,为学校争得了无数荣誉,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结合材料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1)“耻辱戒指”能成为他们工作严谨认真的不懈动力,说明了什么?
(2)他们最后为什么能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华大地喜事不断,神箭升天;蛟龙入海;GDP连年攀升,跃居世界第二;奥运、世博、经济论坛等国际重大会议频频在我国召开,国际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能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身影。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来源_xx_k.Com]
阅读材料:请运用九年级第一单元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课本中哪些观点?(写2点,2分)
(2)我们所学的课本中有体现“世情”的观点,请你写一句出来。
(3)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4)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该怎样做?(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各写1点,2分)

材料:有一位网友在自己的博客写道:曾经有人问过我,你幸福快乐吗?你追求的幸福快乐是什么?我会莞尔一笑说:我生在“幸福”,活在幸福,哪能不幸福快乐呢!幸福快乐就是这样的平平淡淡,它像春日午后不经意开放的花蕾,悄悄地吐露着缕缕淡淡的清香,幸福就是一种奉献、一种满足、一份坦然、一份希望,幸福是幸福不是一味的索取,幸福并不是上帝的恩赐,不是别人的施舍,幸福靠自己用双手不断地创造。这就是作为幸福人的幸福快乐之人生,简单而又平淡。
请运用九年级第四单元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一件生活中你感到幸福快乐的事。
(2)幸福的真谛是什么?
(3)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请你说说创造幸福的方法。(写2点,2分)

材料: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这次地震给人民带来了重大损失,许多人无家可归。灾后,党和政府积极组织救援,许多志愿者和各地群众也伸出温暖的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阅读材料,根据九年级第二单元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灾难面前更能体现人间真情关爱,请你谈谈关爱他人的重要意义。(写出2点,2分)
(2)假如你是灾区的一员,面对他人关爱,你有何启示或感悟?(写2点,2分)
(3)当你学会尝试去关爱他人时,首先应注意什么?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9岁高龄的于敏。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拓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试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此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竟然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6个小时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6个小时的睡眠的。
于敏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重读抗战家书 荧屏礼赞“民魂”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今年清明节前夕央视新闻频道特别推出“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系列节目,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抗日英烈留下的这些家书,是一笔永远不能忘却的精神财富。70多年前,他们走向战场,只为拯救民族危亡;70多年后,重读抗战家书,读者纷纷泪湿眼眶。
(1)左权、戴安澜、赵一曼等无数抗日英烈们的“民魂”值得我们继承、弘扬,请至少列举二项“民魂”内容。
(2)央视推出的这一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3)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青少年应怎样向抗战英烈们学习、化感动为行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