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病原体A(抗原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图中a~d表示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过程能阻止病原体A________________。若该抗体同时会攻击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将会使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这种疾病称为。
(3)图中a过程显示细胞甲(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抗原A的刺激,而不能接受抗原B的刺激。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抗原只刺激特定的B淋巴细胞,而不作用其他的B淋巴细胞。(提示:如果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
实验材料:多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4)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下表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紫花 |
白花 |
||
一 |
紫花×白花 |
405 |
411 |
二 |
白花×白花 |
0 |
820 |
三 |
紫花×紫花 |
1240 |
413 |
(1)根据组合可判断出花为显性性状,理由是
。
(2)组合一的杂交方式称为,F1中白花概率为。
(3)组合三中,F1中紫花基因型为。
在恒温30℃条件下,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下图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为0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 (填写“有” 或“无”) 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 。此时 (填写“有” 或“无”)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
(2)当光照强度为b时,甲、乙两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当照强度为c时,甲植物用于光合作用的CO2 (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植物。比较甲乙两植物,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的是 植物。
(3)已知乙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由恒温30℃调节到25℃,图中a点将向 移动,b点将向 移动。
某同学为探究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及高温和低温对酶结构的影响是否相同,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材料,设计了下面实验方案。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均满足实验需求,实验中所用浓度浓度均适合实验用。已知:①滴加斐林试剂如出现砖红色,证明还原性糖的存在。②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成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淀粉不具有还原性。
![]() 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6号 |
|
1 |
新鲜唾液淀粉酶 |
2mL |
2mL |
2mL |
2mL |
2mL |
2mL |
2 |
PH为7的缓冲液 |
5mL |
5mL |
5mL |
5mL |
5mL |
5mL |
3 |
0℃保温5min |
+ |
+ |
||||
4 |
37℃保温5min |
+ |
+ |
||||
5 |
70℃保温5min |
+ |
+ |
||||
6 |
0℃淀粉溶液 |
2mL |
|||||
7 |
37℃淀粉溶液 |
+ |
|||||
8 |
37℃蔗糖溶液 |
+ |
|||||
9 |
70℃淀粉溶液 |
2mL |
|||||
10 |
37℃保温5min |
+ |
+ |
||||
11 |
37℃淀粉溶液 |
+ |
+ |
||||
12 |
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
2mL |
2mL |
2mL |
2mL |
2mL |
2mL |
13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注:表中+代表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1)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1号、2号、3号、4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 。能说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的是 试管。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
(2)实验结果显示,5号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6号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这说明低温时酶活性很低,但酶 ,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恢复;温度过高,会使酶 。
(3)实验步骤2的目的是 。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对甲乙两株植物在相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测量后绘得。据图回答:
⑴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时间是____;从e点开始,光合作用强度基本不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乙株植物在曲线bc段和de段均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___(填“是”或“否”)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甲、乙为两种不同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种植时,宜选择的植物是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春末晴朗白天,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 的变化曲线。
(1)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 ,在11:00,乙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出现低谷的原因是光合作用 过程减缓,影响这一过程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
(2)在11:00-12:30之间,乙植物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 (大于、小于、等于)甲植物。在18:30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细胞器有 。假如甲、乙两植物单位叶面积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哪么在17:00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大于、小于、等于)乙植物。
(3)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02来自于H2O还是C02。请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
(4)观察发现,甲、乙两植物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均逐渐增大,这是______的结果;甲植物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汉水丑生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