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两个装置中,液体体积均为200 mL,开始工作前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5 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有0.02 mol电子通过,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体积 ①=② |
B.①中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质量减小 |
C.溶液的pH变化:①减小,②增大 |
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 - 4e- =2H2O+O2↑, |
②中负极:2H++2e-=H2↑
2005年2月14日新华社报道,我国镍氢电池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军潜艇将装备国产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氢合金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
LaNi5H6 + 6NiO(OH) LaNi5 + 6Ni(O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储氢合金作正极 |
B.充电时储氢合金作阳极 |
C.充电时阳极周围c(OH―)增大 |
D.放电时负极反应:LaNi5H6 + 6OH―→ LaNi5 + 6H2O + 6e― |
为了探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不同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内,并将这些装置在相同的环境中放置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时,装置Ⅰ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下降 |
B.实验结束时,装置Ⅰ一定比装置Ⅱ左侧液面低 |
C.实验结束时,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 |
D.实验结束时,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 + 13O2→ 8CO32―+ 10H2O |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 |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 + 26e— + 13O2—═ 4CO2+ 5H2O |
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四种元素A、B、C、D分别为O、Ca、Na、Ar
B.元素A、B、C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可为CaO、CaO2、Na2O、Na2O2等
C.元素A、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A<C
D.元素B、C电负性大小关系为B>C
铅蓄电池总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下列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 +SO42―(aq)= PbSO4(s) +2e― |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O4(s)+2e―=" Pb(s)+" SO42―(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