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5日6时40分,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28.1°N,103.6°E)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本次地震的震源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幔内 | B.在下地幔内 |
C.在地核内 | D.在岩石圈内 |
若地震发生时附近水域有一艘渔船,那么渔船上的人们在地震波的影响下会感觉到( )
A.左右摇晃 | B.上下颠簸 |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
孟加拉国 |
印度 |
马达加斯加 |
尼泊尔 |
莫桑比克 |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
1 |
2 |
3 |
4 |
5 |
国家 |
瑞典 |
爱尔兰 |
冰岛 |
芬兰 |
挪威 |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A.台风天气 | B.干热天气 |
C.寒潮天气 | D.暴雪天气 |
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A.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 |
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 |
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 |
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在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为北纬27.5°,东经65.6°。地震发生时,在震中西南约500千米的瓜达尔地区海岸外约600米的阿拉伯海中出现一个盾状小岛。据推测,这座小岛会在一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消失。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巴基斯坦多地震,这是因为当地位于
A.地壳较薄的地区 |
B.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 |
C.地形崎岖多山地的地区 |
D.板块张裂地区 |
此次地震发生时,出现了“盾状小岛”,这表明
A.此次地震中地球内能释放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
B.该岛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而形成 |
C.该岛是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形成 |
D.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很小 |
读图,某海轮由①点出发,沿点虚线路径经②、③、④三处,返回原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沿途经历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就海水的平均温度而言,①>②>③>④ |
B.②处附近海域因离岸风,盛行上升流,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
C.从③到④途中,发现沿岸自然带依次出现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体现从两极到赤道的地域分异规律 |
D.航行中一直顺水顺风 |
甲、乙、丙、丁处分布有热带雨林,关于其成因正确的叙述是
A.甲处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且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
B.乙处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
C.丙处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
D.丁处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且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赤道及以北地区,甲与乙,丙与丁同纬度,甲与丙,乙与丁同经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较丁地地转偏向力较小 |
B.自甲到乙走最短的距离,其方向是:先东南后东北 |
C.乙地较丙地线速度大 |
D.甲、乙较丙、丁昼长年变化大 |
若甲、乙的线速度为丙、丁线速度的一半,且丁地全年昼夜等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则甲地较丙地降水量丰富 |
B.若甲、乙经度差为60°,则丙、丁两地间的最短距离约为6660千米 |
C.甲、乙两地每年各有一天为极昼或极夜 |
D.若甲、乙位于欧亚大陆上,则乙地一定是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
若某日甲、丁同时日出,则
A.此时巴西高原一定草类茂盛 |
B.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珀斯此时期最为炎热干燥 |
C.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好处于伏旱季节 |
D.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可能受到台风影响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
A.盛行西北风 | B.盛行西南风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潜水补给河水 |
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 )
A.冰雪融水 冬季 | B.大气降水 冬季 |
C.地下水 春季 | D.大气降水 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