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农业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
108.8 |
53.7 |
250.8 |
191.9 |
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
1956 |
977 |
2495 |
3150 |
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
121.7 |
140.6 |
6.1 |
79.2 |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
145.6 |
186.6 |
2.1 |
37.9 |
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
C.人少地多,产品商品率高 |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
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别是
A.甲、丙 | B.甲、丁 |
C.乙、甲 | D.乙、丁 |
下图为“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示意”。读图,回答问题。2000年该国城镇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A.15% |
B.35% |
C.55% |
D.75% |
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
B.70年代中期 |
C.80年代中期 |
D.90年代后期 |
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
D.进入郊区化阶段 |
下图为某校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问题。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
B.②地坡度最陡 |
C.③地分布有茶园 |
D.④地是观赏瀑布最佳位置 |
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 |
B.500米 |
C.550米 |
D.600米 |
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
B.工业用地 |
C.政府机关用地 |
D.居住用地 |
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
C.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
下图1、图2分别是我国某地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读图完成问题。P地某日的降水类型可能为
A.对流雨+台风雨 |
B.地形雨+对流雨 |
C.台风雨+锋面雨 |
D.锋面雨+地形雨 |
此次降水对P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A.风化、侵蚀作用 |
B.侵蚀、搬运作用 |
C.搬运、堆积作用 |
D.风化、堆积作用 |
读下图,完成问题。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
B.劳动力 |
C.信息 |
D.观念 |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地理位置差异 |
B.气候、地貌差异 |
C.人种分布差异 |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