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
|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 D.M、N将呈现“J”型增长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
|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 |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 |
|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
| 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
|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 |
图一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图二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
| B.若一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b点开始;若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
| C.图二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
| D.图二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 |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垂直分层现象 |
|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
|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
| D.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原因主要是光照 |
人体内存在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报道科学家已发现了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其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 |
| B.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 C.抑制PEPCKI乙酰化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 |
| D.图示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