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做“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1)他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进行测量,图乙给出了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请你按电路图把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2)这位同学测量时记录了5组数据,将测量数据描点如下图,请在图上作出相应图象。求得待测蓄电池的电动势E为________V,内阻r为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这位同学对以上实验的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主要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
B.主要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
C.电动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内阻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力均为2.00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读数/N
1.50
2.00
2.50
2.90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c坐标纸上做出摩擦力F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N的关系图象(以FN为横坐标)。
(3)由图象可知,木块的重力为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某同学分别用毫米刻度尺、10分度游标卡尺、50分度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分别得到如下数据,其中读数肯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
A.10.0mm B.9.9mm
C.10.05mm D.9.990mm
(2)右图是用来探究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装置图,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极限法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16(甲)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其中某条亮条纹(并将其记为第1条)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y1="2.320" mm;然后同方向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16(乙)中手轮上的示数y2=______ _mm,则由_______(用字y1、y2表示)可算出相邻两明条纹间距.若双缝间距d=0.20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0.700m,则据对应的光波的波长为m.

在利用插针法测定矩形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入射点O为圆心,10.0c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入射光线于A点,交入射点O与出射点O/连线的延长线于C点,过A点、C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CD,分别交NN/于B点、D点,如图14所示。

(1)用刻度尺量得AB=8.0cm,CD=5.0cm,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 = 
(2)如果实验中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矩形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少误差,应选用宽度_____(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
(3)如果实验中该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如图15所示,则该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悬点到摆球上端的距离)为L,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在保证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摆角小于5°条件下,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
(1)利用实验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由表达式g=_________可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摆线可选用长1米左右的橡皮筋
B.摆球应选用密度大、体积小的球
C.计时点应选择摆球在最高点
(3)该同学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改变几次摆长,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与T的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图象,如图13所示。若算出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则实验处的重力加速度为(用K表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