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让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到了在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
C.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2012年9月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展现了乡村教师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这启示我们
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③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扶起跌倒老人,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如今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2012年9月,某高校就此开展了民意调查,下图调查显示的信息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之上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都有自己的原因,不应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④社会信用状况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有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