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
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 B.半干旱地区 |
C.湿润地区 | D.半湿润地区 |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对长江的综合开发有借鉴意义。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②长江径流量大 ③地形平坦 ④河流落差大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②④ |
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 )
A.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 |
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
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
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 |
下表是我国某个地区的农事安排,回答下面各小题。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
月份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
作业 |
种植高粱、小米 |
种植冬小麦 |
种植大豆 |
田地休耕 |
||||||||||||||||||||||
据表中时间及种植作物的次数来看,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一般是( )
A.一年一熟 | B.两年三熟 |
C.一年两熟 | D.一年三熟 |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辽河平原 |
C.松嫩平原 | D.塔里木盆地 |
第三年时,田地要休耕半年,主要考虑的目的是( )
A.合理安排农事的忙季与闲季 |
B.减少病虫害 |
C.避免市场供过于求 |
D.保持土地的肥力 |
读我国西北某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各小题。与成都平原相比,该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 B.太阳辐射强 |
C.水源不足 | D.土壤肥沃 |
该区域聚落空间分布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
A.沿太阳辐射强地段分布 |
B.沿自然资源丰富区分布 |
C.沿河流、绿洲与山麓分布 |
D.沿山脉走向呈带状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