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或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三

请回答:
(1)有些全国政协委员提议把2011年全国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定在武汉举行,也有许多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简要说出理由。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3)导致材料四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政治上有何重大举措?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大多数出身于古老家族的绅士对国王是抱有好感的,但是有一些地位较低的人,他们由于勤劳地从事畜牧业、纺织业以及其他兴旺的收益而获得大量的财富,而且在政治上也进入绅士阶层,他们感到愤怒,囚为他们发现他们不能像别的和他们身份相同的人那样享有同样的荣誉和声望,因而他们想方设法使白己受刭尊重: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议会的可靠的朋友。”——引自《克伦威尔传》
请思考:
(1)“大多数出身于古老家族的绅士”和“一些地位较低……而且在政治上也进入绅士阶层”的人分别属于哪一阶级?
(2)“一些地位较低……而且在政治上也进入绅士阶层”者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你的依据。
材料二“至于议会军的总司令埃赛克斯,历史学家麦考利对他评论道:‘他是一个老实人,但绝对不是一个重视议会利益的人。在世界上他最害怕的事情,除了打败之外,就莫过于大胜了。’”——引自《克伦威尔传》
请思考: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到1688年结束,前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民主和专制的反复较量。那么,在这段历史时期,民主与专制为什么要较量呢?
(4)从合法斗争到内战,从建立共和国到实行护国主统治,从王朝复辟到光荣革命,民主和专制为什么会反复较量呢?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从英国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三雾月政变后,拿破仑担任“第一执政”,他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集权的政府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都实行任命制……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请来了年事已高的教皇,为其登基增添神圣色彩。
(5)有人认为以上材料可以充分证明拿破仑俨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君主。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举例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689年《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什么明显不同?
(2)材料二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什么进步性或局限性?

作为世界最早步入工业时代的国家,英国的发展经历以及经验,值得重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
━━ 《世界文明史》中册
材料三:当经济史上的事件和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四: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地受到侵蚀……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次大陆初步确立起来。
━━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民主是由哪些制度来保障的?
(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指出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
(3) 材料三说阿克莱特是经济史上“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你认为,与他同时代的人中,谁可与之并列乃至超过他?理由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原则(制度)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5)从面积不大的岛国到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的发展之路给人类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请依据本题材料,从制度的层面略加说明?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述三位历史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自的主要政治主张。简要分析其政治主张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思想转为保守,成为保皇派,孙中山则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爆发;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从三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变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作用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当今中国,政治改革方兴未艾。回首往事,到昨天去寻找借鉴,汲取智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阅读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优点。
料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华盛顿)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或作用。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制政治。”
——《孙中山全集》第1卷
(3)结合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三权分立”学说是如何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4)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上材料和问题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