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 A.盐铁官营制度 | B.“海禁”政策 |
| C.商帮的出现 | D.重农抑商政策 |
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l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 | 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 |
| C.经济发展缓慢 | D.阶级矛盾的缓和 |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 C.新经济政策时期 |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
| 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 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
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
| 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 |
| 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 |
| 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 |
|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