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自然界庞大的家族,回答下列问题: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为            ,由石墨制成金刚石属于           变化,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差甚远,理由是: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方法是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这两种黑色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将吸人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D.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E.碳海绵易溶解于水
F.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B是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欲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是
(4)如右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消耗水,氢氧化钙析出
B.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再溶解

(4分) 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6分) 化学是当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写代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盆 B. 紫砂锅 C. 陶瓷碗 D. 不锈钢水瓢
②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小强家某天午饭的食谱如下:

主食
馒头
副食
红烧排骨、花生米、清蒸鱼
饮料
牛奶


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你建议在食谱中应该增加(填写代号)。
A.油饼 B.烧豆腐 C.凉拌黄瓜 D.炒鸡蛋
(2)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银锌纽扣电池的反应原
理是:,该电池在使用时能转化为电能。
(3)化肥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其中“合成氨技术”、“尿素生产技术”等功不可没,在加热、加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分)有下列粒子:a.Fe3+ b.3H c.3N2 d. e.
按要求填空:
(1)表示三个氮分子的是(填序号):
(2)表示铁离子的是(填序号):
(3)a与d两粒子结合形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学科素养。
(一)如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置。

(1)若用于制氧气,则试剂X常用________,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氧气,A应与________ (填“B”或“C”)相连。
(2)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可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则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      ;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请完成下列问题:

(1)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2)如果测得D装置中Fe2O3粉末在反应后减少1.6g,则B装置在反应后增加g。
(3)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