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我国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要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材料二:2014年以来,山东省某市社会各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以下是部分事例:
序号 |
事例 |
① |
市委在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通过信贷政策,以及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
② |
十一届市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某集团董事长王某向大会提交《关于融合民间资本,助推企业发展》的议案,呼吁关注民间资本和民企的发展 |
③ |
2014年市“两会”上,某政协委员建言,要建立多层次信息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兼并与联合 |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应如何作为。
(2)请你分别说明材料二中所列的事例的政治生活依据。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幸福”可谓是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某校高二(8)班学生围绕“共享幸福”这个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细说幸福】
两会期间,《今日说法》栏目以“小撒探会”的节目形式,让形形色色的人填写一个幸福公式:“2011+=幸福”。公式在网上公布后,引起广大网民的踊跃跟贴。
网民A:2011+物价稳定=我的幸福;
网民B:2011+顺利就业=我的幸福;
网民C:2011+公平教育=我的幸福;
网民D:2011+养老无忧=我的幸福;
网民E:2011+餐桌安全=我的幸福;
(1)请运用《经济生活》中“宏观调控”知识,就如何实现网民心中的“我的幸福”提几点具体建议。
【体味幸福】
2011年2月下旬以来,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武装分子袭击我机构和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地方政府、中资企业和驻外使领馆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1年3月2日,不到10天的时间,在距离北京9000多公里之外,中国海陆空三路并进,35860名在利比亚中国公民胜利安全撤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固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堪称奇迹,举世赞叹。
(2)身处危局而被祖国接回家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他们感觉是最幸福的人。结合上述材料,你从利比亚中国公民回家的幸福感中能感悟出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缔造幸福】
196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的王万青,他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主动选择了到甘南藏族自治州条件最艰苦的玛曲草原当了一名普通的医生。这一去就是整整42年。
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藏语对医生称呼)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王万青的颁奖辞
(3)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概括王万青的“幸福公式”,并说明王万青是如何实现自己幸福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科技方面的一组数据
材料二我国有些企业缺乏打造百年老店的长远眼光,只看眼前,搞短平快,赚一把是一把,舍不得下力量投入自主创新。不用说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就是一些财大气粗的大企业也是如此。
材料三“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会有什么样的政府行为。”一位“全国百强县”县长告诉记者,一些地方之所以“不待见”自主创新,主要是以GDP增长为主要政绩指标的官员考评机制作祟。政府搞技术创新不仅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而且是典型的“前任栽树后任乘凉”。相比之下,通过招商引资,盖房子、上项目,不仅对GDP增长贡献又快又大,更容易彰显政绩。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联系材料二、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2)运用联系观的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三中企业和政府的做法错在何处?
(3)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解释我国政府为什么应该重视科技自主创新?
材料 甘肃某地充分发挥本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积极开发和保护民族宗教传统等历史文化遗产,积极面向市场开发特色旅游,完善遗产保护和旅游配套建设,提升旅游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民族文化品牌,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结合材料,说明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2)结合材料,分析该地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并提出了水利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和改革创新。
材料二某省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强调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建立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合力。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学相关知识分析加强水利建设为什么要坚持政府主导?
(2)简要说明该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决定的政治学依据。
(3)分析搞好水利建设要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纲要指出,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说明,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二: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