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细致刻画一个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请作出具体的分析。
古代词人运用多种手法来形容人的愁绪。如李煜《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这两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
D.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
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清诗,完成(1)(2)题。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 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登宝公塔
王安石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解:筇:竹仗。矫:高飞。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①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②。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①公元744年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药栏:泛指花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诗歌颈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吞”“醉”二字,工于烹炼。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