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表述最恰当( )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年)”对比表,对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单位:%)
年份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英国[ |
1.9 |
4.3 |
9.5 |
19.9 |
22.9 |
美国 |
0.1 |
0.8 |
2.4 |
7.2 |
14.7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A.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这段材料材料主要表明该地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交通便利 |
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 D.商业繁荣 |
“受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启发,法国政府在1795年用十进制的简便的米制取代了各地区不统一的度量衡。对革命的信徒来说,共和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新时期内,科学压倒了迷信和愚昧。全国通用一种度量衡,法国就将更接近一个‘不可分裂’的共和国。……米制很快被科学家们广为接受。但是法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坚持用原来的度量衡。”材料表明:
A.理性主义使政权得到巩固 | B.科学方法对知识阶层影响较大 |
C.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 | 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共识 |
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这段回忆:
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 |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