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晋宋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潇洒酝藉,折旋俯仰,容止姿态自觉有出尘意。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观褚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仿佛哉。古人所为常使意胜于法,而后世常法胜于意,意难识而法易知。颜柳之书,余一见即知其美。此书八九年中凡三见矣,今始识用意之妙。正犹有道君子,非久与之居不足知其所蕴也。
(选自方孝孺《题禇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观褚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仿佛哉。“颜柳”是唐代两位书法家的并称,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唐初与中唐书法大家的书法风格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雍传
韩雍,字永熙,长洲人,以才略称。录囚南畿,砀山教谕某笞膳夫,膳夫逃匿,父诉教谕杀其子。既诬服,雍踪迹得之,白其冤。
十三年冬,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犯江西,官军不利,诏雍及镇守侍郎杨宁督军民协守。会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牒邻境会讨贼邓茂七,俄以贼议降,止兵。雍曰:“贼果降,退未晚也。”趋进,贼已叛,澄坐得罪死。天顺初,宁王以前憾劾其擅乘肩舆诸事,下狱,夺官。寻复为右佥都御史,佐寇深理院事。
宪宗立,坐学士钱溥累,贬浙江左参政。广西瑶、僮流剽广东,残破郡邑殆遍。成化元年正月大发兵,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竑曰:“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乃改雍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先是,编修邱濬上书大学士李贤,言贼在广东者宜驱,在广西者宜困,请令游击将军和勇率番骑趋广东,而大军直趋广西,分兵扑灭,贤善之。雍曰:“当全师直捣大藤峡,巢穴既倾,余迎刃解耳。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所谓救火而嘘之也。”众曰“善。”
雍等至桂林,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按地图与诸将议曰:“贼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当先收二县以孤贼势。”乃督兵十六万人,先破修仁贼,穷追至力山,擒千二百余人。
十月至浔州,延问父老,皆曰:“峡,天险,不可攻,宜以计困。”雍曰:“峡延广六百余里,安能使困?兵分则力弱,师老则财匮,贼何时得平?吾计决矣。”遂长驱至峡口。儒生、里老数十人伏道左,愿为向导。雍见即骂曰:“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果贼也。贼魁侯大狗等大惧,立栅南山,多置滚木、镖枪、药弩拒官军。官军诱贼发矢石,度且尽,雍躬督诸军缘木攀藤上。别遣壮士从间道先登,据山顶举炮。贼不能支,遂大败。
雍疾恶严,故虽令行禁止,民得安堵,而谤议亦易起。两广人念雍功,为立祠祀焉。
(《明史·韩雍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犯江西犯:危害 |
B.残破郡邑殆遍殆:几乎 |
C.赞理军务赞:暂时 |
D.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徇:示众 |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韩雍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雍曰:“贼果降,退未晚也。”趋进,贼已叛,澄坐得罪死。
②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
③贼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当先收二县以孤贼势。
④雍等至桂林,斩失机指挥李英等四人以徇。
⑤雍见即骂曰:“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
⑥官军诱贼发矢石,度且尽,雍躬督诸军缘木攀藤上。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③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砀山教谕某人鞭打膳夫,膳夫逃跑,膳夫的父亲告发教谕杀了他的儿子,教谕已经无辜服罪,韩雍跟踪而得到膳夫,洗清教谕的冤屈。 |
B.广西的瑶人和僮人流窜到广东劫掠,丘浚与韩雍的灭贼方法不同,李贤赞同丘浚的方法,反对韩雍的观点,但大家都认为韩雍的意见好。 |
C.听说官军要攻打浔州,贼首侯大狗等大为恐惧,在南山竖立栅栏,准备很多滚木、标枪、涂毒的弓箭来抗拒官军,但仍然被韩雍打得大败。 |
D.韩雍痛恨罪恶,因此虽然令行禁止,百姓安居,然而对他的毁谤、非议也容易产生。但两广的百姓怀念韩雍的功绩,并建立祠堂纪念他。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王以前憾劾其擅乘肩舆诸事,下狱,夺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所谓救火而嘘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兵分则力弱,师老则财匮,贼何时得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阖闾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牧,而还报吴。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平:讲和 |
B.食不重味,吊死问疾吊:慰问 |
C.愿王释齐而先越愿:希望 |
D.少恩,猜贼贼:盗贼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①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①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 |
D.①公子光为将 |
②是为吴王阖闾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辅佐阖闾治国,吴伐越却被越国击败,阖闾受伤。临终前,阖闾告诫夫差不要忘记勾践杀父之仇。但夫差在伐越胜利之后被勾践投降归附的假象迷惑,听信伯嚭的意见,与越国讲和。 |
B.伍子胥从勾践生活俭朴、关怀民众的举动中察觉到勾践有长远的图谋,他告诫夫差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劝说夫差不要急于兴师伐齐,但夫差不听。战胜了齐国后,伍子胥就更被夫差冷落了。 |
C.受勾践贿赂的伯嚭竭力为越国说话,而夫差也日益听信于他,根本不听伍子胥的谏言。伍子胥预见到吴国将要灭亡的命运,认为自己既然不被吴王信任,那么与吴国一起灭亡也毫无意义。 |
D.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认为伍子胥自恃重臣,心有怨恨,对他产生怀疑,于是下令让伍子胥自尽。伍子胥慨叹自己辅佐先王争霸,拼死为夫差争得王位,到头来却被谗臣所害,最终怨愤自尽。 |
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②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④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振动。 |
B.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腾:传播。 |
C.汝识之乎识:知道。 |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几乎。 |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周景王之无射也 |
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C.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
D.今以钟磬置水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
C.文中标明了四处“笑”,其中①④的“笑”都是针对李渤观点的,有否定、嘲笑之意;而③处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 |
D.作者以探究石钟山命名为由来提出自己不迷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
(1)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2)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
▲▲▲
(3)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祜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诸侯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②。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乡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祜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多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祜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
胶东候相。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阁里,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认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祜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祜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冀遂出祜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祜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②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③啬夫:农夫。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作《师说》以贻之 |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D.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祜品节的一组是( )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④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 ⑤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⑥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祜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
B.吴祜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
C.吴祜黄真同时举为孝廉,吴祜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 |
D.吴祜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祜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5分)
译文:
(2) 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妖术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②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③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④也,犬血可破。”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③关:与上文的“弯”意思相同。④翳形术:即隐身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觇之觇:暗中观察 |
B.倚剑危坐危:端正 |
C.烛之,则纸人烛:用烛光照 |
D.卜之而爽爽:心里踏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乃自卜 令君乃亡赵走燕 |
B.急击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旨为犬血模糊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D.审视,则土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⑥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
B.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
C.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
D.作者在文中批评了痴迷巫术的人,谴责了用巫术害人的人,这表明作者的思想相对于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进步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
(2)忽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
(3)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