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为电池)、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60mA的电流表,导线若干。实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Ω档,调好零点。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a和b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笔a为____(填“红”“黑”)色
(2)若图1中多用电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2(a),(b)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为____Ω。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mA;
(3)计算得到的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某欧姆表头是量程为100μA的电流表,表盘上标示的电阻值是按照电池电动势E=1.5V而计算得出的,则a电池的电动势刚好是1.5V时,欧姆表的内阻_________kΩ;b表盘上30μA刻度线对应的电阻刻度值是________kΩ;
(5)当电池的电动势降低到1.4V时,用这个欧姆表测得某电阻为22.5kΩ,这个电阻真实值______kΩ
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
B.为简便起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拉伸的长度要一样 |
C.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
D.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
E.实验中要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F.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G.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25kΩ,在测其阻值时,备有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100μA,内阻2 kΩ);
B.电流表(量程500μA,内阻300Ω);
C.电压表(量程10V,内阻100kΩ);
D.电压表(量程50V,内阻500kΩ);
E.直流稳压电源(15V,允许最大电流1A);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Ω,额定功率1W);
G.电键和导线若干。
(1)电流表应选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
(2)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X阻值的电路图。
(3)根据电路图,用实线代替导线将下列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d,其示数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则金属丝长度l=________cm,金属丝直径d=mm。他还用多用电表按正确的操作程序测出了它的阻值,测量时选用“×1”欧姆挡,示数如图3所示,则金属丝的电阻R=_________Ω。
图1
(1)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
抛出点的高度(m) |
水平初速度(m/s) |
水平射程(m) |
1 |
0.20 |
2 |
0.40 |
2 |
0.20 |
3 |
0.60 |
3 |
0.45 |
2 |
0.60 |
4 |
0.45 |
4 |
1.2 |
5 |
0.80 |
2 |
0.8 |
6 |
0.80 |
6 |
2.4 |
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2)某同学做“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重复让小球从斜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得到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多个位置;根据画出的平抛运动轨迹测出小球多个位置的坐标(x,y),画出y~x2图像如图所示,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小球运动的轨迹形状是_______;设该直线的斜率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块从轨道末端飞出的速度。
在探究合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给出下面主要步骤:
A.将长木板放在桌面上,安好打点计时器,放上小车,正确地装上纸带; |
B.松开纸带,接通电源,让小车运动,使纸带记录小车运动的轨迹; |
C.用细绳把小桶和小车通过定滑轮连在一起,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
D.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作匀速运动; |
E.通过测量的数据,计算、作图,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
F.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纸带,让小车运动;
G.改变长木板垫高的高度,使小车作匀速运动;
H.在小车内增加砝码,重复之前的步骤;
I.用天平测出小车(含车内的砝码)的质量;
请选出必要的实验步骤,并按合理的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