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出与“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小大之狱 B.公将驰之
C.王之蔽甚矣 D.何陋之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今日封侯之      秋                      ②公转营之     迫    
③帝闻大惊。汉曰  让                      ④多惶惧       或      
翻译下列句子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7 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
(3)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4)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
(5)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 (6)未尝识书具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忽啼求之() B.仲永之通悟()
C.秀才观之() D.余闻之()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借旁近/与之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余闻之也/久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请用一句话归纳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①
公仪休②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选自《初潭集•廉勤相》。 ②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③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仪休鲁而嗜鱼②于法,则免于相③人不如自恃也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②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常自给鱼”吗?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表现了公仪休的什么品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文中填上空缺的文句。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饿其体肤入则无法家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你从本文的学习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下列各题。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1)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3)。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4),深不可测也。此何遽不为福乎?
注(1)吊:安慰。(2)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3)保:保全。(4)极:穷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近塞之人有善术者()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⑶其子好骑()⑷此独以跛之故()
(2)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堕而折其髀”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峨冠而多髯者
C.学而时习之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两处)。
此何遽不为福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⑵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活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