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逝世后,有人撰写了这样的挽联:“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下列挽联同为悼念此人的是( )
A.树弱小民族解放先声,列宁而还,公其健者;与帝国主义奋斗救世,斯人已往,谁其嗣之。 |
B.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
C.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饯,不变节,是我良师。 |
D.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吾人主张,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二战后,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为此,阿登纳
A.积极谋求两德统一 | B.主动推动欧洲联合 |
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 | D.挑战美国经济霸权 |
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道:弱国当然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在19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跑了四个,就他一个,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签《凡尔赛条约》,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吴教授要我们研究的是
A.吸取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 |
B.强调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
C.顾维钧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
D.认识近代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是不可能的 |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司法不公使其为所欲为 |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
C.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