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
| A.“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 C.“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亨廷顿描述如下图,以下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亨廷顿对世界的未来走向作出了精确的预测 |
| B.亨廷顿对中华文明的了解超过对日本的了解 |
| C.冷战后文明的冲突确实代替了意识形态冲突 |
| D.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论依旧带有冷战的思维 |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认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与对平等的爱好,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事情。我甚至敢补充一句,在民主国家,它们还是两码不调和的事情,对于均分财产的那种所谓经济民主,托克维尔是反对的。这说明()
| A.托克维尔反对法国大革命对原制度的破坏 |
| B.在托克维尔看来平等往往比自由更为重要 |
| C.托克维尔更加理性现实的诠释了启蒙思想 |
| D.通过革命方式获取的自由和民主不能相容 |
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
| 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
| B.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 |
| 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
| D.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
据《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提要1990》统计:以1980年的工业生产为100计算,1989年苏联工业为136,日本也为142,西德为117,英国为119,法国和意大利同为113,美国为130。这说明()
| A.经济政策的适度调整促进了工业增长 |
| B.经济区域化的加快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
| C.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 D.斯大林模式的僵化阻碍苏联经济增长 |
1980年8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1982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这表明()
| A.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 |
| B.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 |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 |
| 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