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的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他的原名周树人,本文选自《呐喊》。 |
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作品,本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C.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中的一篇。 |
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
B. |
父亲老实厚道低三下四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
C. |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
D. |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接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B. |
当我感到惊惶失错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
C. |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
D. |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既,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置身于冰窟(kū),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qíng)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 |
B. |
那个年轻的纤(qiàn)夫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dào)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
C. |
一绺(liǔ)绺灰白的鬈(quán)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
D. |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gōu)着身子进我家来……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y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作品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
B. |
母爱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着对母亲的深情。 |
C. |
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舍生取义”出自《孟子》,“教学相长”出自《礼记》。 |
D. |
小语听到爸爸跟王叔叔打电话。爸爸说:“王弟,最近家父身体可好?老人家也近七十花甲了,我抽时间去看看他。”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崇廉尚洁、追求卓越、时代新人、全民阅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
B. |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
C.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子衿》都属“国风”。 |
D. |
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