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发生。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张抗日、反蒋、联共,宣布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内求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人民民主自由,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中共中央认为,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拒绝援助福建事变。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未能认清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
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主张区别对待国民党人士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前两次工业革命浪潮,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设备不同 B.建筑材料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策对中国最长远的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加工,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称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 )

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地区
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
C.机户和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关系
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