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在抗击德军的凡尔登战役中修筑了“神圣之路”━━巴勒杜克—凡尔登公路。1938年8月底,中国军民用生命构筑的一条抗战“圣路”----滇缅公路全线通车。修筑滇缅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确保中国抗战国际救援交通线 |
| B.确保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
| C.开辟中国抗战新战场 |
| D.确保抗战大后方的安全 |
下图为《重庆日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栏,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①大汉四川军政府视结辫为落后象征
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③旧习俗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④辛亥革命以排满兴汉为革命根本目的
|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后来冯自由称译书汇编社“所译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厥功甚伟”。下列对“厥功甚伟”的阐释最确切的是()
| A.引导国人关注世界 |
| B.为戊戌变法创造了理论依据 |
| C.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 |
| D.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
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志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 A.国际地位的变化 | B.社会的变迁 |
| C.战败的结局 | D.经济的落后 |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
| A.人性本善 |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 |
| C.格物致知 | 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
汉代皇帝曾亲耕籍田以供宗庙粢盛(指盛于祭器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则亲自蚕织以奉祭服,这体现了统治者()
| A.对男耕女织的重视 | B.倡导重农抑商 |
| C.爱民如子 | D.以祭祀祖先为朝政的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