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 ②参观英国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
|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
| 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 |
| 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
| 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
|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
|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
|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
|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
|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
|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
《中国报学史》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之作。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
|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
|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
| D.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 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
| C.洋人发明的火车 | 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