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中共“十八大”给出的郑重承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8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后,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讲到民生主义定义,有三处值得注意。在民生主义第一讲中,孙中山说:“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又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又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摘编自《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1978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看到的情况使他们心酸。凤阳县前五生产队,十户人家有四户没有大门,三户没有桌子,68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史成德,七个孩子,十口人,只有三只缺口碗。 沈祖润看到的不是个别现象。1978年前后,新华社国内部农村组派出几位记者,对中国西部农村情况作了调查。1979年全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山西吕梁地区,为70元;陇东庆阳第二,为64.86元;延安地区第三,为57.20元;榆林地区第四,为52元;甘肃平凉地区第五,为47.60元;固原和定西最低,同为36.80元 。
——(陈大斌:《饥饿引发的变革》,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
材料三:在邓小平看来,共同富裕意味着中国人民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机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发展。追求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应该是中国人民都有的权利;实现富裕,不能只是少数人有机会,而是中国人民都能有机会;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能只是少数人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只有从起点和过程上保证全民共同致富,才能在结果上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既与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根本对立,又与平均主义要求的“均富”不相容。
——摘编自《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共同富裕的内涵。新时期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哪些努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评价孙中山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到:“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第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名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来的快乐。”
问题:(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来的快乐”?

评述法国大革命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你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写出了世界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为避免当局的查禁,该剧以西班牙为背景,实际影射法国。剧中主人公费加罗是个仆人,机智乐观,常与贵族老爷斗智并取得胜利。当他与女仆苏珊娜恋爱时,他的主人伯爵老爷百般阻挠,但都被费加罗挫败。于是,费加罗说了下面一段独白: "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使过一点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智慧与才能,就足够统治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敢跟我来争夺果实!”
——据柳鸣九等:《法国文学史》
回答: 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评论短文。
(说明)文中应包括背景分析、剧中人的身份象征什么、费加罗独白的思想含义。限180字,超过200字要扣分。

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比较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试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