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
“文革”结束后的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衣转非”。
1984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到2 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类流动人口已迭1.1亿。1 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一一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其体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
![]() |
图一: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
图二: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 |
请回答:
(1)阅读图一,请简要指出该会徽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期?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谁?
(3)图二所示的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在中国历史上,谁的思想最主张“和谐”?
(4)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在历史上,对纸的发明和改进起到一定作用的是谁?纸发明后通过那种途径传到了欧洲?
(5)通过对上述图片的阅读,你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何认识和体会?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 B.肯定人的价值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 D.推崇君主权威 |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孙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 | 法家学说 | B. | 道家学说 | C. | 儒家学说 | D. | 墨家学说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 | 人与人的关系 | B.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C. | 国与国的关系 | D. | 夷夏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