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出师表 (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此危急存之秋也(   )   (2)其行赏(   )   (3)深入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⑦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第⑥⑦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C.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D.诸葛亮此表①—⑤段将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是“寓情于事”,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良乃入,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下列句中的“于”与“长于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苛政猛于虎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听取了鲰生的建议,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入关,因而招致祸端。
B.早在秦朝时,张良就对项伯有活命之恩,因而事情紧急之时项伯能提前告知他实情。
C.刘邦处理事情全凭属下做主,为避祸端,自降身份,向项羽谢罪,实属无能之辈。
D.项伯于险难中不忘朋友张良,有恩图报,这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善良的,但为臣不忠,应该批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告沛公具:②秦地可尽也王:
项伯要:④臣之活:
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
下列句中的“以”与“弟子以千数”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林宗巾” B.何不试之以足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以其境过清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A.
B.
C.
D.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成皋屈伯彦学就:________ (2)时人乃折巾一角故:________
(3)谈论善:________ (4)或附增张: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
(2) 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臣本布衣,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A.耕于南阳躬:亲自。 B.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人格低下,举止不端。
C.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D.后倾覆值:遇到,逢着。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
【注】①豕:猪。 ②轭:牛拉东西时架在颈上的曲木。 ③服田:驾牲口耕田。 ④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下列句中的“以”与“服田必以牛”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何不试之以足
C.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D.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下列对文段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商於子尽管家贫,但他想尽办法劳作谋生,遇到取笑的人当然是“怒而弗应”。
B.本文寓意深刻,借宁毋的口吻,批评了当时一些“有激者”的错误做法。
C.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刺了治理国家不用贤人的社会现实。
D.这篇寓言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告诉读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不能固执己见。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矣②吾悯而
③子反怒而弗答④吾不知服田必以牛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⑵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后面问题。(共14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或:同“惑”。②暴(pù):同“曝”,晒。③弈:围棋。④数:技术,技巧。⑤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指箭。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二者不可得兼()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⑶吾见亦矣()⑷使弈秋二人弈()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⑵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甲】文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乙】文主要是讲修养工夫问题的,它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写出两段文言文中所包含的三个成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