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意义。
2013年10月6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正面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菲特”给余姚这个富足小城一个措手不及。甬江流域四天的平均雨量达到440毫米左右,余姚全城70%被淹,断水断电、通信故障使余姚瞬间成了一座孤岛。余姚水灾牵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考验政府应急能力的同时,也再一次给政府敲响了“城市内涝问题”的警钟。
材料一:每年雨季一到,我国很多城市陷入内涝。其原因是:我国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于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系统的建设不如形象工程引人注目,无法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等。
材料二:在解决内涝方面,发达国家可资借鉴经验。日本的雨水调蓄设施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在枯水期,可以供人们娱乐休闲。在丰水期,可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德国的“洼地——渗渠系统”,是用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将各个洼地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1)有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破解我国城市内涝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材料二中,日本和德国治理内涝的经验为我国治理城市内涝提供了哪些辩证法启示?
2014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22周年。22年来深圳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凭着“‘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新路,干出了新的事业。2013年深圳GDP为16 950.08亿元,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模范。也孕育了“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与“深圳十大观念”(“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深圳精神”和“深圳十大观念”的文化功能。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治国必先治党的理念,强调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2014年8月初,就依法治国征求意见稿,党中央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并据此作出了修改。
(1)结合政党制度的知识,说明材料一相关做法的依据。
材料二:公民举报不良现象,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但匿名举报却存在调查线索不持续以及举报内容不真实等现象。对此,最高检2014年10月份印发规定鼓励公民实名举报,以更好地发挥公民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应如何正确参与政治生活?
材料三:依法治“天”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内容。2014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各级政府既是约束,也是行为依据。对违法排污行为既要严肃查处,也要通过财政等手段引导产业升级,多管齐下,才能让APEC蓝保持下去,让人民群众永享蓝天白云。
(3)从政府的角度,说明材料三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四:依法治国,需要政府依法履职。一年多来,各级政府积极通过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权等举措实施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使政府更加正确地行使权力,也使企业获得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简政放权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加强互联互通,成为亚太各国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将近20%,但在出口商品质量、效益和核心技术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等诸多方面,与其他贸易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更是有增无减,这迫切需要我国不断提高互联互通的能力和水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提高互联互通的能力和水平?
材料二: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亚洲国家必须积极作为,联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亚洲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都很关心互联互通,都有参与的愿望。中国强调促进亚洲互联互通,体现了中国周边外交的“亲、诚、惠、容”理念。
(2)运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知识,说明材料二相关主张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平均每年提升1.01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把握。除了总体发展速度要适度外,各地区的城镇化进度应与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人口密度相适应。在农村地区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重速度、轻质量的局面。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我国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材料二: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3月在几内亚等国家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定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埃博拉成为世界性联合行动。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人类要彻底战胜埃博拉病毒,需要准确掌握发生条件、传播方式、研制疫苗等许多步骤,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步实现的过程。现在中美等国医学界正在加紧研究针对该病毒的疫苗。最新消息,美国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位医生在回国接受试验疫苗后,已出院与家人团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3)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