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一蛋白质一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正确的是
A.甲、丙组细胞中的染色体(质)均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
B.DNA聚合酶在乙组细胞中最活跃 |
C.丙组细胞都没有核膜,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 |
D.秋水仙素可抑制甲组细胞的纺锤丝形成 |
小肠上皮细胞(染色体数为12)分裂周期如下图(G1、S、G2为分裂间期,S为DNA复制期,M为分裂期)用带放射性的胸苷(DNA合成的原料)培养此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再换无放射性培养液定期检测。若加入过量胸苷,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预计最快约2.2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
B.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比例最大,用时7.9h |
C.处于该细胞周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 |
D.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
为了测定呼吸商(RQ=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取右侧装置3组,甲组为A处放一定质量樱桃、B处放一定量NaOH溶液,乙组为A处放等量樱桃、B处放等量蒸馏水,丙组为A处放等量死樱桃、B处放等量蒸馏水。相同时间后,观察液滴移动情况是: 甲组左移量为X,乙组左移量为Y,丙组右移量为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代表的是甲组樱桃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
B.甲组和乙组为相互对照.自变量是NaOH溶液 |
C.丙装置的作用是校正,氧气实际消耗量为(X+Z) |
D.RQ=(X-Y+2Z)/(X+Z) |
下列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与ATP的消耗有关的是
①光反应 ②暗反应 ③叶肉细胞吸收CO2 ④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
⑤DNA复制 ⑥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⑦神经传导
A.①②③⑥ | B.②④⑤⑦ | C.①④⑤⑦ | D.③④⑥⑦ |
关于细胞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并产生少量的[H] |
B.第二、三阶段是分别在不种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
C.第二阶段有水参加,并产生大量的[H] |
D.第二、三阶段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