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994年以后,日本产业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 | B.北美 |
C.欧洲 | D.其他 |
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政府政策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51—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欧美( )
A.技术进步 | B.交通便利 |
C.资金充足 | D.市场广阔 |
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图甲是某国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甲反映该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总数逐年下降 | B.人口老龄化 |
C.人口平均年龄下降 | D.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 |
据图甲判断,图乙人口金字塔反映的年份是
A.1982年 | B.1990年 | C.2000年 | D.2010年 |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地目前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 B.流水侵蚀作用 |
C.冰川堆积作用 | D.风力堆积作用 |
以下自然带在图示乙河流谷地出现的有()
①热带草原带②常绿硬叶林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针叶林带⑤冰川带
A.1种 | B.2种 | C.3种 | D.4种 |
华北地区7、8月份降水量与同时期副高脊线的纬度呈正相关。下表为连续4年7、8月份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及面积(单位:S=10经度×5纬度)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甲年份副高位置及面积如表所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
A.寒潮 | B.梅雨 | C.飓风 | D.伏旱 |
据材料可知,华北地区
A.甲、乙年份降水量较多 | B.甲、丙年份降水量较多 |
C.乙、丁年份降水量较多 | D.丙、丁年份降水量较少 |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大陆,三条横线分别为20°、30°和40°纬线,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洋流L
A.对沿岸气候起增温作用 | B.南端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
C.位于南半球的中低纬度 | D.由盛行西风吹拂而形成 |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的说法,可信的是
A.①地为热带荒漠带 | B.②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
C.③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④地冬季寒冷干燥 |
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四地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两个地区是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