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用不同培养液处理萌发的绿豆,观察生长素对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
平均每个绿豆芽长出不定根数(条) |
每条不定根平均长度(mm) |
①幼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5.92 |
37 |
②老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4.16 |
18 |
③全营养液 |
3.82 |
17 |
④浓度为5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
4.85 |
20 |
⑤浓度为10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02 |
23 |
⑥浓度为15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44 |
29 |
⑦蒸馏水 |
3.17 |
14 |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由_________转化而来,生长素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上述实验可作为对照组的处理项是________(填序号)。
(3)该实验结果__________(能/不能)说明生长素对绿豆芽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____。
(4)根据上表各项分析,①的各项数据均高于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小孩食用绿豆芽,绿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13分,每空1分)下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内填序号):
(1)该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10]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此图是动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有[ ] ____________,而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这是昆虫的飞翔肌细胞,那么该细胞中的[ ] ____________较多,因为该细胞的生理活动需要的能量多。
(4)若这是人体的胰腺腺泡细胞,那么与其合成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器[ ] ____________含量较多,该细胞器的形成与核内的[ ]___________有关。
(5)某种毒素妨碍细胞中脂质的合成,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 ]______。
(6)下列物质中,不在结构⑨上合成或加工的是__________。
A.抗体 | B.胆固醇 | C.核酸 | D.维生素D |
若将这个细胞改为高等植物的细胞示意图,则应删去的结构是[ ];若将这个细胞改为大肠杆菌细胞示意图,除①外,能保留的结构是[ ]。
(13分,每空1分)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___________(填标号)中。
(2)若利用核酶水解该DNA获得其单体,则断裂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_____,该键位于(填标号)之间。该酶的本质不是蛋白质,则其化学本质为,用鉴定。
(3)DNA是__________的携带者,而每个个体DNA的__________序列各有特点,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异性。
(4)合成DNA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为 (中文全称),简写为 ,结构简式为 ,其中A代表 ,由 和 组成。
如图3-8—12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
B.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
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
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
(一)实验假设: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二)材料用具:小烧杯、试管、淀粉、碘液、水浴锅、冰箱、蒸馏水、清水。
(三)实验步骤:
①用淀粉和蒸馏水,在烧杯中制备多于6 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取唾液若干,并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后备用;
③取3支度管,分别编为1号、2号、3号,各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放入37℃的温水、沸水、冰块的环境中10 min(水浴锅内加清水,然后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冰块可用清水放于冰箱中制备);
⑤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摇匀后放置5 min;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在上面的空白处,补全实验步骤。
(2)步骤④与步骤⑤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此实验中,因变量通常用碘液检测,碘液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____________。该实验中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因为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________条件,这将干扰实验的自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14分)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 A 、 B 、 C 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 A 是__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__, C 是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