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选取若干生理状态相同且良好植物(已知该植物体内生长素可由幼芽运输至根部),研究了使用生长素对该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表为研究结果。
请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 (填氨基酸的名称)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2)施用10-4mol/L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表现为 作用,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总量过高,促进了主根处 (填激素名称)的含量升高,从而抑制了细胞伸长的作用。
(3)施用10-3mol/L生长素,对侧根的生长表现为 作用,将未施用IAA的植物除去部分芽,会导致主根长度 ,侧根数量 。
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
(2)当体内缺乏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时,保健品市场常出现很多脑保健品,有些产品是通过大脑持续补充磷脂酰胆碱,有效合成记忆传递因子——乙酰胆碱(Ach)的。当人大脑里乙酰胆碱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下图为实验人员研究的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应时间的简图,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
(1)下表为在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乙酰胆碱浓度(mmol/mL) |
C处感受刺激时间(ms) |
D处感受刺激时间(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0 |
5.31 |
0.4 |
5.00 |
5.24 |
①C处数据说明了
②D处数据说明了
(2)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时,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使后一个神经元
(3)在D处进行电刺激时,在C处能否记录到反应?,为什么?
④所指的结构名称为
(4)利多卡因是一种麻醉剂,能抑制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如果在A处注入利多卡因,CD处能否记录到反应,,为什么?
反常天气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填字母);⑥过程代表,该过程是导致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形式传递;大气中的CO2以①过程进入A体内时,伴随着的能量转化有;④过程代表的种间关为。
(3)若C代表某种小型食肉动物,则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法。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免疫系统;“甲”表示增殖分化,产生和记忆细胞。人体内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含量有关,其升高会导致激素分泌增加而使尿量减少。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乙”是激素。
(3)由上图可知,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
母本 |
父本 |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
一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 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
二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 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 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1)组合一中父本基因型是,由组合二可知控制大豆子叶颜色和花叶病的抗性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定律。
(2)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比例为。
(3)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 ,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4)为培育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植株,可利用上述表格中植株个体进行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植株,此种方法所得的成熟子代中纯合子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