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南京开幕。这是一次体育的盛会、文化的盛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奥会加强了各国文化的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好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同时,通过青奥会,我们融入全球化,获得国际认同,并在这种认同中更加丰富自己。
(1)青奥会志愿者报名人数很多,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与汗水告诉全世界人民:“我在这里”。联系材料谈谈面对各国文化,我们应如何对待文化的差异。
(2)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索到关于青奥会的资料?作为一名志愿者,他们在与国际友人交往中注意哪些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参加家务劳动的重要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坚定推行改革开放,坚决维护民族团结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0日宣布: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将应邀与会。
时政课上,同学们共同学习有关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新闻,请你参与:
时政片段一:近年来,我国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加强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行“亚太自贸区(FTAAP)”、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合作。
(1)所有这些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什么特点?
时政片段二:建设“亚太自贸区”,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必须加强国内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坚持对外开放。
(2)我国长期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时政片段三: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各国领导人将讨论交流包括经济合作、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应对极端分裂主义、打击腐败等在内的诸多议题。
(3)面对“东突”、“藏独”极端分裂分子的破坏,我们青少年怎样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首届“全国敬老爱亲模范”杨怀保,面对体弱多病的父母、年幼的弟弟、贫困的家境,十多年来,他一边照顾患病的父母,一边打零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和自己及弟弟的学业,单薄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的重任,并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3000多名贫苦大学生创造了勤工助学的机会。
(1)杨怀保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杨怀保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何意义?
(3)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参与哪些公益活动?请列举两种具体形式。

材料一: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享有“文化世博、科技世博、绿色世博”的美誉。上海世博会既是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示,又是绿色、低碳世博理念的传递,不仅世博园区的场馆建设本身就是科技和绿色、低碳世博的融合,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世博会看到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循环利用资源与节能新产品。
材料二: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低碳”成为关健词,不仅频频出现在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中,也体现在会议期间的各个细节里。循环使用的布袋,废旧报纸制成的铅笔,信息化的办公方式等等,无不向全社会倡导着低碳生活的新理念。

相 关 链 接
※低碳经济,简言之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
※低碳生活,就是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l)以上材料反映出了一种怎样的发展战略?
(2)结合我国国情,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发展战略。
(3)节约资源是实现低碳的重要方式。节约资源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需要你我去践行。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节约资源做些什么?(至少写出 2 种做法,4分)

材料一:中学生在学习时浪费时间的现象很多,这主要指一边学习一边搞其他事情。据心理学家调查,具体说来,有以下10种浪费时间的表现:①胡思乱想;②坐立不安;③东寻西找;④勤去厕所;⑤读写书信;⑥胡写乱画;⑦电视吸引;⑧抓耳挠腮;⑨闭目打盹;⑩别人干扰。
材料二:英国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幸福长眠。”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2)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做好时间的主人?(至少三点,6分)

“如果把爱迪生忽然请回来,在21世纪生活一星期,什么是爱迪生最新奇的?”某中学九年级(2)班借此话题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迎接“微”时代]
在该班,也有不少同学开设了微博。有的同学通过微博谈梦想、话未来;有的同学在此融矛盾、叙友谊;但还有的同学在此发牢骚、转假帖;极个别同学甚至荒废学业,沉迷于虚拟世界之中。
(1)结合材料分析,同学们应以哪些正确的心态迎接“微”时代。
[推进“云”技术]同学们了解到:在我国,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创新正支撑着祖国强盛。作为有志青年应通过勇于创新来定义自己的青春。
(2)青少年为什么要通过“勇于创新”来定义自己的青春?2分)
[传递“正”能量]
同学们了解到:2012年扬州市“十大新闻人物”中,有司机昏厥后拯救一车28人生命的“最美乘客”;有以卖粢饭为生爱心帮扶特困家庭的“粢饭妈妈”;有剐蹭路旁宝马车,留下字条道歉的“诚信少年”等。他们传递的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3)结合材料,谈谈在正能量的传递中,你应该如何去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