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代天理物,日总万几,岂能一一周偏。苟政事有失宜,岂惟一民之害,将为天下之害;岂为一人之忧,将为四海之忧。”朱元璋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 B.对废除丞相反悔 |
C.为设顾问机构铺垫 | D.为政事繁多苦恼 |
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A.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 B.甲丙对,乙丁错 |
C.甲乙错,丙丁对 | D.甲乙对,丙丁错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
C.选材注重知识水平 |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