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
B.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
C.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
D.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官受氏就是根据担任官职授予姓氏,如:司马、司徒、司空、上官、太史等。 |
B.校射意思是校场比试射箭。 |
C.袖诗求见,意思是袖藏诗文请求拜见。 袖子里有倒兜 就想今天西服的内兜一样 装进去会自然垂到袖口的 除非你自己掏 ,否则它自己不会掉出来。 |
D.廉访使:宋、元时期的职官名。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
翻译文中语句
(1)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2)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共29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管弦呕哑③戍卒叫,函谷举
④秦人不暇自哀⑤族秦者秦也 ⑥使六国各爱其人 翻译文中画线句。(12分,每句3分)
①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第一段文字重点写什么?结构上有何作用?
第二段文字的中心观点句是哪一句?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所指是否一致?请作具体说明。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共21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廊腰缦回③高低冥迷④春光融融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最后一句实际上在写什么?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子列子穷”与下面哪一项中“穷”意义相同( )
A.欲穷其林 | B.人穷则及本 |
C.所识穷乏者得我 | D.黔驴技穷 |
对“君过而遗先生食”中“过”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A.经过 | B.指出过错 |
C.做事过分 | D.探访 |
“不厌其烦”的“其”与下面哪一项中的“其”意义相同:( )
A.其后,民果作难 |
B.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
C.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况其在富贵乎 |
下列“君”字,用于敬称的是( )
①居君之国而穷 ②君无乃不好士乎
③君过而遗先生食 ④君非自知我也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 |
对“以人之言而知我”中“以……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就 | B.因而……地 |
C.用……才 | D.根据……才 |
子列子不受子阳之粟的原因是( )
A.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自甘淡泊,不愿无功受禄,因此不受子阳之粟。 |
B.子列子预见民将作难而杀子阳,为避免祸及全家,因此不受子阳之粟。 |
C.子列子认为子阳是无道之人,一定不认为自己是知心朋友,所以不受馈赠之粟。 |
D.子列子自守节操,不愿苟取,见得恩义,所以不受子阳之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05年全国高考卷III)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
C.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
D.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 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
C.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
非所当于道路问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译:________________
(2)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划线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可胜道也哉
A.日出江花红胜火 | B.予观夫巴陵胜状 |
C.二战而一胜一负 | D.举不胜举 |
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辅佐的人 |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他们 其孰能讥之乎。 其:难道 |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对 |
于人为可讥,于:在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恂恂而起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不敢言而敢怒 |
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孰能讥之乎?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吾其还也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同③④异 | B.①②异③④同 |
C.①②③④全不相同 | D.①②③④同 |
下列关于文段内容要点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游山所见的景物 | B.写游华山洞的经过 |
C.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 D.提出治学应采取的态度 |
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目标越远大,能够达到的人就越少。 |
B.要达到目的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志、力、物,其中“志”是根本。 |
C.只要“尽吾志”,即使没有成功也可以无悔了。 |
D.古人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往往比今人更深入、广泛 |
翻译下列句子
(1)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